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消息 >> 正文

第二十一届开放时代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10-18 录入:Admin

  10月14日至15日,第二十一届开放时代论坛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办。本届论坛由吉林大学、开放时代杂志社联合主办,邀请来自国内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生产”为主题,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交流对话,呈现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我校师生百余人参会。校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受邀出席论坛并作首场发言。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曲红梅主持。

  韩喜平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简要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办学历程、学科发展概况以及深厚的学术底蕴。他指出,开放时代论坛已成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学科、高层次学术论坛品牌。此次吉林大学与开放时代杂志社合作举办第二十一届开放时代论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进一步推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国内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在致辞中对本届开放时代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吉林大学为筹备此次论坛所做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杨再高指出,《开放时代》作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学术平台,秉承“学术关怀社会”的理念,推动多学科、跨学科对话,倡导学科性学术向问题性学术转型,希望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更多广阔空间。

  本次论坛总共分六小节。论坛第一节由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资深教授孙正聿、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徐俊忠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周光辉教授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了“知识生产的理论思维”、“一个文科人面对中国现代化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生产何以可能”、“自主的知识生产:立场与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逻辑——以20世纪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三位革命家为例。学者们打破学科壁垒,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对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主张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用历史的、比较的、实践的眼光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来进行理论创新和知识生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知识化、概念化、理论化。

  论坛第二节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柏峰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田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彭诚信教授,围绕“理解新中国宪制: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中国式基层法治现代化道路”、“中国改革者的‘合法性’论述及其逻辑”、“法学知识生产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把握理解新中国宪制的本质、倡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和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中国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

  论坛第三节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殷冬水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景跃进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正绪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丁一兵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熊易寒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彭斌教授,围绕“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构成机理——基于‘四环相扣’的分析框架”、“新型现代国家‘新’在何处”、‘正当与有效’‘理念与组织’‘秩序与繁荣’:政治学整体框架的尝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国家治理知识体系的建构”、“新型现代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中国政治体制研究范式、新型现代国家核心概念、数字治理、现代国家构建等内容探讨,阐释了政治、权力、国家三个核心概念的结构体系,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并延伸拓展运用新知识服务人才培养与教育工作。丁一兵教授以经济学的发展为例,主要是从学科史和学术史,梳理了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更新和对历史规律的挑战。

  论坛第四节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何明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熊万胜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桂华教授,围绕“东亚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知识生产及其演变”、“苏南模式再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探索”、“走向社会建设的中国式‘社区主义’”、“发现‘东西中国’”,从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人类文明的维度、苏南模式的探究、社区整合到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论坛第五节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卢晖临教授主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何明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谭同学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段天璟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殷冬水教授,分别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研究与民族学的知识创新”、“现代主权类型、边疆观及其知识生产”、“中国的国际话语需求与知识供给”、“文明起源与古今之变:文明起源的中国道路及其启示”、“现代性谋划: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政治学考察”,通过探讨实践和知识关系、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主权与边疆的思考、理论核心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发展道路等问题,主张有关自主知识体系生产的问题,并不是自说自话、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世界的舞台开展交流对话。

  论坛第六节由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教授、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周亚平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成飞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贺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麻国庆教授,分别从“反思性:哲学自主知识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独特品格”、“儒学的现代临床转换与中国式现代化精神维度建设”、“中共思想史的科学化叙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生产的逻辑体系”、“各民族共同现代化与跨越式发展的中国模式”,通过对自主知识生产何以可能、精神维度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生产、中国式愿景规划到实现等多学科领域的探讨,从哲学、政治学的维度,深入细致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演进的重要意义。

  论坛闭幕式由开放时代杂志社社长殷俊主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周光辉教授、《开放时代》特约主编、中山大学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分别作总结发言。周光辉分享了四点感悟:本届论坛是一场跨学科的讨论,彼此间相互启发,拓展了学术视野;是一场跨代际的讨论,强调学术研究之路要观照现实,不断丰富生活阅历;是一场形式新颖的讨论,不设分论坛,与会学者交流深刻;是一场守望文明、关注实践、创造新知的讨论,力求从过去的西方话语模式下进行反思,直面当下中国问题,更好认识、理解中国。吴重庆在总结中指出,本届开放时代论坛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起点,首次开启了与校方合作探索学术科研之路的新篇章,是论坛由2.0时代向3.0时代的升级;《开放时代》始终把“学术关怀社会”的理念贯穿于每一届论坛之中,期待以一种新形态的知识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契合;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关注实践,并以实践驱动社会科学发展;呼吁知识生产者以更宽广的文明视野、古今中西之识、多维的思辨视角,共同推进属于人类进步事业一部分的伟大知识生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