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阅览 >> 2025年第6期 >> 正文

历史地理视野下的长城与北方走廊

文/图 张亮

  我国东北的辽河流域至贺兰山一带,分布着辽西走廊、大同盆地及周边关口、河套平原等诸多勾连南北、贯通东西的狭长通道,作为南方农业区与北方草原的边缘过渡地带,它们与古代长城的分布相对重合,自古以来为南北方各民族交流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西走廊。东滨渤海湾,南至燕山山脉,西抵七老图山,北达西拉木伦河,辽西走廊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以低山丘陵为主,是连接华北平原与辽河平原的狭长廊道。东汉末年,曹操击败三郡乌桓后,大量乌桓人被俘并迁往中原,鲜卑人因而迅速占据辽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并在魏晋时期由慕容部整合为前燕。前燕及其后的后燕、北燕政权均为多民族政权,合称“三燕”。这一时期是辽西走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其辖境内包括鲜卑人、汉人、高句丽人、夫余人等,通过国家力量的整合,各民族文化在冲突中逐渐互通融合。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在周边为大量内附的少数民族设置羁縻州府,辽西走廊的民族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包括靺鞨、契丹、奚、突厥、新罗、室韦在内的多个民族定居于此。随着王朝的对外征伐,汉人、渤海人、高句丽人大批迁入,与本地的契丹人、奚人交错杂居。明代在此设置镇守辽东总兵官等职,修筑边墙,派兵驻守,与北方的蒙古诸部对峙。清代则在走廊东部设置奉天将军与奉天府,在中、西部蒙古族聚居地设立盟旗,本地社会相对稳定。直至清末,受“闯关东”和“开垦蒙地”的影响,大批汉人涌入辽西走廊定居,促进了周边土地的开发。

  ——大同盆地及周边关口。阴山以南、太行山燕山以北有一处狭长的盆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大同盆地,四面皆由一狭窄的通道口与其他地形区相联通:东北方向与张家口相接,联通华北平原;北方经丰镇方向与乌兰察布联通,进而连接二连浩特等广大的北部边疆;西方走杀虎口出盆地,从清水河县方向联通黄河几字湾北部宽阔的冲积平原,也是明清时期“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向南经朔州、吕梁或太原与晋中盆地相接,进而向西南连接关中平原,这里在古代是拱卫经济核心区的战略要道,大同和朔州自古被视为边疆重镇。长期以来,无论是北方游牧民族向南劫掠,还是东部农业人口向西迁移,大同盆地都是必经之路,因此,此处不仅战事频发,留下了诸多军事遗迹,也是东西物产的集散地,多民族交流交融的痕迹众多。清代实现长城内外的“大一统”后,大同一带军事防御功能逐渐减弱,商业贸易的功能则进一步显现,成为连接华北、蒙古与新疆的交通枢纽。近代以来,随着铁路交通的完善,东西向人口流动规模的增长以及西北矿工业的发展,位于长城中段的大同盆地成为整个中国北方的十字路口,是北方民族走廊的枢纽核心。

  ——河套平原。从地理区域来看,河套平原从东到西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东西走向的前套平原、后套平原以及南北走向的西套平原。前套平原,即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南靠黄河,北依大阴山,因为是蒙古族土默特部的活跃区域,也被称为土默川平原。随着清王朝统一长城内外,本地社会逐渐安定,大量其他民族的人口迁入以归化、绥远为中心的聚居区,是本地民族融合发展的巅峰期。乾隆初年,为防备准噶尔部侵扰,在原本的归化城以西建筑八旗驻防营,即最早的绥远城,移驻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等共3900名,设将军副都统管辖。大量八旗兵携眷入城居住,带来大量食物、日用等消费需求,大批农民、商人因此涌入,本地的农业和商贸得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后套平原(今巴彦淖尔市所在的平原)位于黄河几字湾的拐角处,即著名的河套灌区,这里水路交错,土地肥沃,历朝历代都视其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地区,是我国西北重要的核心经济区。河套灌区的水利开发历经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到明清的反复兴衰。西套平原,即宁夏平原。与后套平原的河灌区一样,宁夏平原自古以来也是重要的农业灌区。

  上述北方走廊的分布不仅与古代长城的分布高度重合,也与我国近现代的铁路建设高度重合,尤其是北京至兰州、新疆的多段铁路线路。由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线是我国第一条自主建设的铁路线路,为配合后续的“开垦蒙地”政策,这一线路从张家口出发,继续向西建设至大同,向北经丰镇至集宁,向西拐至归绥,最终延伸至包头,全段线路于1922年修成,被称为平绥-绥包铁路,即如今的京包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平绥铁路横穿晋绥根据地与晋察冀根据地,将西北后方与东北、华北战场连接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包兰、集二铁路的修建以及包头钢铁工业的发展增加了京包铁路的运输压力,整条线路历经多次技术更新。改革开放后,东西向的人口流动骤增,西北矿业得到大规模开发,京包线的客运、货运能力也不断升级,2019年京张高铁和张呼客运专线开通,整个西北地区至北京的交通时间大幅缩短。范围更大的北方走廊概念则可以将长城沿线与现代铁路沿线相结合,用历史分析的方式回应当下区域社会的发展问题,扩展走廊分析框架的解释效力。

杀虎口明长城遗址.jpg
杀虎口明长城遗址

内蒙古与山西省省界黄河沿线明长城遗址.jpg
内蒙古与山西分界线黄河沿线明长城遗址

呼和浩特市绥远将军衙署.jpg
呼和浩特绥远将军衙署

北京北站京张铁路西直门站老站房.jpg
京张铁路西直门站老站房

内蒙古与山西省省界大同段明长城遗址.jpg
内蒙古与山西分界线大同段明长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