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阅览 >> 2021年第4期 >> 正文

时间农场:永续耕作的探索与实践

文 / 图 时间

  每年四月,当紫云英盛开时,时间农场的稻田便成了一片粉红色的花海。花是从三月开始绽放的,最早是荠菜花,接着,油菜花、紫云英、南苜蓿、白三叶、各色菊花,从春天绵延到秋天。这些野花、菜花构成了农场的风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给蜜蜂、蝴蝶、寄生蜂、食蚜蝇等各种昆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让这些小生物在农场里安居。

       2012年,顾老师在南京江宁创办时间农场,用来探索和实践永续耕作,其初衷是为自家和社区提供健康食材。他刚开始了解的是有机农业,但逐渐发现有机农业延续的依然是人和昆虫对抗的方式,双方持续地进行“军备竞赛”。无意中,他接触到永续耕作,这种耕作方式很神奇——不需要使用任何农药,而且据说产量还可以很丰盛。听起来好得有点不靠谱,顾老师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并找到了许多案例加以学习。永续耕作提倡无为而作,在许多传统农业中都有类似的提法,天地无言,而万物生焉,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地球本就是生机勃勃,万物繁茂,大自然本来就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顾老师开始想尝试用这种方式进行耕作。

       首先,时间农场按照永续耕作的设计原则,将农场分成了蔬菜区、水稻区、动物区、果树区和无人照料的荒野,这种区域划分在后来的实践中被证明非常有效,例如蔬菜区离房屋最近,因为这个区域花费的时间最多,广阔的田野和狭小的办公室不一样,从农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十多分钟,如果没有事先设计好,日常耕作时每个人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可能会多达一两个小时,这些被消耗的时间甚至让人察觉不到。

       然后,兴修水利,解决灌溉和排水;修建道路,将农场的各个区域联通;制作堆肥,改良土壤;种树栽花,恢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是将普通农田改造成永续农场的基础工作,非常繁重。幸运的是,农场在创办之初,有幸认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这群志愿者早期给了农场很大的帮助。他们一起割草,做堆肥,翻地。刚开始,土地像花岗岩一样,锄头敲上去会发出玎珰之声,一天下来,手上起泡,双臂发麻,只能翻很小的一块地。除了这些让人头大的土块,一起劳动的时间大部分都非常愉快,志愿者们不仅来农场参与劳动,还积极购买农场的农产品,并将农场推荐给各自的朋友。在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下,顾老师比较顺畅地完成了农场早期繁重的改造工作。

       农场建设的前三年,工作量大,且产量低,作物普遍生长不良,虫害也比较多。埋头苦干了几年之后,顾老师忽然发现土地有时候好像没那么坚硬了,同时,农作物的产量和生长状况也有了提高。大约五年后,土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松软,雨后天晴时,地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蚯蚓粪,走在田间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样,种菜也没那么难了。2020年冬季,顾老师在洋葱地里撒了些菠菜种子,没有施肥,也没有浇水。第二年春季,菠菜长得非常茂盛,可以说是大收获。

       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对农场来说和阳光、雨水一样重要,大面积单一种植的农场沉闷,毫无生机,而在以永续耕作为理念的多样化农场,所有的生物都生气盎然,农作物、野生植物、昆虫、树上的小鸟、地下的蚯蚓,甚至各种微生物,都是农场的朋友,它们共享这片天地,一起构建了美丽而具韧性的多样化生态系统。

       在从事永续耕作的时间里,顾老师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亦对频繁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麻烦深感切肤之痛。永续耕作不需要开采矿山,不依赖产生废气污水的化工厂,也不需要轰隆作响的大型机械,它的使命是守护大地。不过,科技在永续耕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农场的体力劳动,所以,时间农场的永续耕作一方面通过规划设计来减少农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尽量使用智能机械来完成一些必须要做的工作。顾老师的团队目前在设计一些系统来代替人工,制造智能机械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问顾老师,能否想象未来的农场是什么样?他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准确的答案,但是我们知道肯定和目前所谓的现代农场完全不一样,我现在能想象到的农场没有轰鸣的机器,没有整天满头大汗的工人,各种植物枝繁叶茂,鸟语花香,一些智能机械悄悄地在地里工作。对,这就是我们现在努力要建设的农场,可以世世代代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的生态系统。

稻田花海_爱奇艺.jpg
稻田花海

草莓_爱奇艺.jpg
草莓

菠菜_爱奇艺.jpg
菠菜

生物多样性_爱奇艺.jpg
生物多样性

堆肥_爱奇艺.jpg
堆肥

暴雨自动保护伞_爱奇艺.jpg
暴雨自动保护伞